当前位置 : 首页 > 历史 > 大明之末日守护

更新时间:2023-03-12 11:29:49

大明之末日守护 连载中

大明之末日守护

来源:落初 作者:细柳营 分类:历史 主角:刘怀玉元帅 人气:

有很多书友最近在追一本叫做《大明之末日守护》的小说,是作者细柳营创作的历史小说,小说的内容还是很有看头的,比较不错,希望各位书友能够喜欢这本小说。本书主要讲的是:真实越过时光,虚构映射人性。1621年即天启元年,大明天子朱由校登上皇位的第二个年头。这一年,努尔哈赤攻陷了辽阳。这一年,德川秀忠厚着脸皮将女儿嫁给了天皇。这一年,古斯塔夫带着他的三磅炮和火绳枪手们渡过了维斯瓦河。这一年,叶向高颠不颠的赶往京师,这一年,王俭在大同右卫城开始募兵……大明这条巨船已千疮百孔,一群心思各异的糊裱匠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。在边塞五屯堡驶向威宁海的马车里,傅先生说道:“别说是火铳、火炮了,就算是搬来坦克也无法破了这个局。”王俭回应道:“易江山易,易人心难啊!”

...展开

精彩章节试读:

“你们俩个,过来。”清脆而有些霸道的声音从柿子树下传了过来。

王俭停下脚步,扭头和裴俊交换了眼神,俩个人支好板车,乖乖的向柿子树下走去。

杨老头的女儿杨小娟双手叉腰站在柿子树下,小嘴撅的很高。

“你们俩个,这是去哪儿?”

“见过师姐。”俩个人躬身一礼。

行过礼,裴俊便低下了头,右脚向后移了一下,将右脚棉鞋上的补丁藏了起来。

王俭见到裴俊低头不语,便笑着对师姐说道:“我们去给前面的庄子送货。”

师姐挺了一下胸,然后噗嗤笑了,说道:“送货啊,我也去。”说完之后便微笑着看着王俭,

她喜欢看这个师弟,第一次见到这个师弟就是在这棵柿子树下,阳光透过树荫洒在她稚嫩的脸上,八岁的她吞咽着口水,正望着树顶一枝熟了的柿子发呆。就是这个师弟灵巧的爬了上去,折下那枝柿子向她微笑。

王俭被看的也有些不好意思,将头扭了扭,开口说道:“你去不太合适,这是又苦又累的活。而且你一出去就剩下师父自己在家了啊!”

“你是不想让我去,是吧?你能去,我就可以去。”

杨小娟收起了微笑,小嘴撅了起来,王俭脸上有些发热,不知道怎么回答,将头扭来扭去。

看到王俭的窘态,杨小娟将叉在腰间的手放下,手臂前后摇荡了几下,随着手臂的荡漾,胸部的曲线也被勾画出来。

“好了,好了,不难为你了。去吧,早点回来,记得中午来家吃饭,下午要练功的。”

俩个人道了谢,飞也一样的跑到板车前,拉起车子向着前方落荒而逃。

两个少年慌里慌张的样子,让杨小娟又是好笑又有些担心。

“慢一点,别摔着了。”

“好的,知道啦。”

少年悠长的回应声,从板车飞驰而卷起的尘烟中飘荡过来。

官道从杨家村中穿过。进了村子,两个人放慢了脚步。

王俭挤着眼睛笑着对裴俊说:“看起来你很怕小师姐。”

“有比我更怕小师姐的,郑献敏前几天抓了几只小鸟,用泥裹了,烧好后送到师父家,被小师姐一顿痛骂。郑献敏站在那里,一句话都没有敢吭。”

裴俊一边说着,一边松开扶着的车把,快步走到车子前面,夹着肩膀低着头,学着郑献敏当时尴尬的模样。

两个少年哈哈大笑起来。

说曹操,曹操到。刚刚穿过杨家村,两个人又被拦了下来,一个年龄稍大的少年站在田埂上,背着一个装满绳网的柳条筐。

“你们两个,这是去哪里?”

“郑献敏啊,我们去送货,你去哪里?”

“嘿嘿,我去,我去抓兔子。”

皮肤黝黑的郑献敏被问的有些不好意思,嘿嘿笑了一声,支支吾吾的回应。

郑献敏也在杨家学枪,前一阵子,他抓了一些小鸟,送到师父家,结果被杨小娟一顿训斥,郑献敏努力保证以后不再抓这些可爱的小鸟,改行去抓野兔,这才逃过一劫。可惜这野兔着实难抓,几天过去,一无所获,这事成了杨家徒弟们练武之后闲时的笑谈。

“你们去送货,需要我帮忙吗?”

郑献敏从路边高出的田埂上下来,将柳条筐放在了地上。

“不用了,你去抓兔子吧,抓到别忘了告诉我们去吃兔子肉。”

裴俊嘻嘻笑了起来,向郑献敏挥了挥手,算是道别。

“好吧,你们慢点。”郑献敏嘿嘿笑了两声,露出白色的牙齿,也挥了挥手。“下午见。”

“下午见。”两个少年拉着板车,风也一样的向前奔去。

又跑了一会,裴俊有些气喘,俩个人坐下来休息,王俭脱下围裙,解开棉袄,接过裴俊递过来的水壶,喝了一大口。

“师姐好像很喜欢你。”

王俭扭过头,看着裴俊那双清澈的大眼睛。想了一想,然后笑了笑。

“师姐对谁都很好,你多想了。”

“好像不是,师姐是对人都很好,只是对你更好。”

王俭脸颊又有些发热,他仔细想了想,然后摇了摇头,问裴俊:“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?”

“不知道,还没有想过。像我这样的家室,填饱肚子,养大弟弟,还是先不要想这些事情为好。”裴俊说完,慢慢低下了头。

说起家室,作为军户之家的他们两个人还算是幸运的,父亲不在后,王俭的母亲因为有医术在身,再加上王俭的姐姐嫁给了商贾人家,一家人的生活还是说的过去,裴俊也至少有个舅舅可以投靠。而其他的许多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,教给他们鸟叫口技的张家兄弟,父亲离去之后,眼见军户的那几亩田地无法糊口,便逃了军籍,流落到塞外做了猎户,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没有着落。

想起张家兄弟,王俭问裴俊,“世辉和世义年前来取药之后,有一段时间没见了,不知最近过的怎么样?”

“还好,马头山上的袍子挺肥,威宁海里的鱼也很多,饿不着他们。”

看到王俭的神情轻松下来,裴俊接着说下去。

“前天,他们托人带了消息,说威宁海水草茂盛,湖畔的土地也很肥沃,想弄些农具,春天开一些耕地出来。都是水田,不用担心干旱,一定会有好收成。我琢磨着等舅舅的病完全好了,给他们做些农具。”

“你舅舅只是劳累感了风寒,很快就会好,不必担心。只是世辉他们在威宁海开田,不怕被蒙古人抢劫吗?”

“我也有这样的担心,带信的人说,流落到威宁海的汉人越来越多,他们现在聚了几百人,那里是盆地,北面都是高山,东西方向的丘陵沟壑多,路也远,大队的蒙古人很少来。小队的蒙古人来了,他们就联合自保,总能对付的了。”

听了裴俊的话,王俭想了一会,喃喃的自语。

“几百人啊,也许以后还会再多一些,等他们的土地开垦的多了,蒙古人早晚会去,狼总是要吃羊的。”

起了一阵微风,路边田埂上的枯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晃。

方才奔跑的热量此时已经逐渐散去,裴俊将解开的棉袄系上,声音很低的说道:“我也想到了这些,只是这也许就是他们的一丝希望吧,我不忍心和他们聊这些,毕竟他们还是要活下去。”

是啊!活下去。王俭将手伸了出来,将手搭在裴俊的肩膀上。他微笑着,眼睛里充满着少年火热的希望。

“无论生活多么艰辛,我们也不能被她打倒,日子会好起来的。”

两个少年拉着板车沿着官道继续前行,道边的田野空旷而苍莽,天空灰朦朦的,一片阴沉。

迎面走来了一个有些奇怪的人,像是个游方的僧人,又不太像。戴着一个大大的斗笠,穿身一身洁白的僧衣,手持禅杖。错身而过,这个僧人没有抬头,斗笠下露出半截白皙的面孔。

放慢了脚步,两个少年扭过头,好奇的望着那个洁白的背影。

“这大冷的天,他穿着一双草鞋。”裴俊嘟囔着,摸了摸自己的小脸。“一个游方的僧人竟然穿着一件白色的僧衣,风吹日晒的,脸还那么白,真奇怪!”

直到那个洁白的背影模糊起来,两个少年才加快了脚步,继续赶路。

“前面的路口,向右一拐,就到了。”

裴俊指了一下右方,王俭心中一愣,板车也骤然慢了下来。前面的庄子怎么是麻家的庄子呢?以前明明是个军屯,记得几年前,这个军屯里有个军户,家人得了急症,王俭陪着母亲来过这里。

看到王俭的疑惑,裴俊大概能猜出个所以然。

“二年前,这个庄子的许多壮年军户去了萨尔浒,留下孤儿寡母,交不起军粮的人都逃了军籍,前些时候麻总兵带队增援辽东,出发前咱们右卫的吕参将把这个庄子划给了麻家,听说还送了许多的财宝,这样吕参将就不用去辽东了。”

还有这样的事,贪墨土地,行贿逃避战场。

看到王俭皱着眉,裴俊也不再说话,两个少年拉着板车,默默地进了庄子。

猜你喜欢

  1. 都市小说
  2. 玄幻小说
  3. 言情小说
  4. 灵异小说
  5. 热门作者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200